翰志教育 考研知识 造成伪勤奋的原因有哪些,为什么有点人复习起来出工不出力

造成伪勤奋的原因有哪些,为什么有点人复习起来出工不出力

  一、“伪勤奋”的判定及2种表现

造成伪勤奋的原因有哪些,为什么有点人复习起来出工不出力

  1.什么是“伪勤奋”?


  “伪勤奋”从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,是“假装很努力。” 具体来说,就是指从表面上看很努力,给自己和周围的人都造成了一种“勤奋”的假象和错觉,从而以达到自我安慰的目的。比如明明听了一整天的课,刷了一天的题,看了一天的书,却因为内心厌恶学习,根本没有经过大脑去分析、去考虑、去总结。


  简单来说,“伪勤奋”就是一种表演,表演给别人看,也给自己看,“伪勤奋”从某种程序上,能够让自己获得暂时慰籍:“我已经很努力了,只是题太难了”。同时,“伪勤奋”的同学还喜欢向周围的人讲述自己学习多么努力,并列举事例来证明自己的勤奋。比如自己早上第一个到教室,晚上最晚一个回宿舍,但一天过去了,却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做好,学习的效率也极差,考试也一直不见“涨分”……这种现象,就是需要警惕的“伪勤奋”了。事实上,这种“伪勤奋”只能让人暂时获得自我安慰,长期以往,让人容易陷入“劳而无功”的抱怨、无奈和委屈之中,延误考研,甚至延误自己一生。


  2.考研人“伪勤奋”的2种表现。


  ①每天睡3-5小时,却没有什么效果。


  除了那些极个别的特殊人群外,一般来说,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应该为7-8小时。在记录片《睡眠的奥义》里,康纳尔大学有一项研究显示:规律的深层次睡眠有助于提高人的记忆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。康纳尔大学指出:“记忆和学习新知识最好的办法就是睡一觉。”同时,《睡眠的奥义》还告诉我们——每个人的记忆力,都来自大脑中一个名叫“海马体”的区域,只有当我们进入深层次的睡眠以后,海马体才会发挥最大、最好的作用,从而帮助人们很好的学习新知识,记忆知识点。


  因此,如果一个人每天只睡3-5个小时,那么,他的记忆力和学习力必然会下降,这是由于睡眠少而浅,导致大脑在白天处于混沌状态,甚至有很大部分的时间都处在迷糊与浅睡眠中,根本就学不进去任何知识,也听不进老师讲课的内容。这样一来,不仅会影响记忆力,还严重影响学习的效率。所以,考研人如果在考研复习期间,每天强迫自己晚睡早起,熬夜背书,成绩根本不会有一丁点儿的进步,反而还会退步,出现“滑铁卢”现象!为了备考,每天睡很少,就是一种掩耳盗铃与自欺欺人的“伪勤奋”表现形式。


  ②做多本题库,全面复习每一门科目。


  众所周知,一台电脑,它的CPU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时,会把这些任务轮流切换运行,而不是让自己同时去执行多个任务。同理,一个人的大脑也不可能同一时间处理多个任务,许多同学,为了贪多求快,往往会让自己做多本习题,全面复习每一门科目。


  要知道,人必须要先结束这一个任务,再做另一个任务,这就是大家经常说做事要有专注力。如果一件事还没有处理完,又开始去做另外的一件事,那么这两件事都没办法处理好,因为没学透,还有盲点。比如你学习英语的同时,又惦记着政治和专业课等这些科目,或者在某天的某个时间点,听书、阅读和看电视等娱乐活动一起进行,其结果肯定是你什么也没看进去,什么都没听进去,也什么都没理解透。在备考中这么做,基本可以断定这就是“伪勤奋”,表面上看似在追求高效学习,努力又勤奋,实则浮躁虚夸、好大喜功,学不到实实在在的知识,其最终的结果是只见忙乱,不见效果。


  二、产生“伪勤奋”的3个原因。


  1.错误的学习方法。


  在人们的错误观点里,总认为只要努力,就会取得成功,人们认为所谓的“天道酬勤”,就是指“努力→成功,努力→进步,努力→学习好”,这几乎是所有人脑海中认定的一条逻辑线路。这也从侧面表明了,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,努力差不多等同于人生走向巅峰。尤其是应试教育的体制之下,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有用时间来堆砌而成的感觉。


  因为我们从小到大经常听到这样的励志故事:别人家的孩子,通过努力学习,实现了考研“逆袭”,成为了一匹黑马,考取了清华大学;某人的朋友,通过努力工作,最终实现了职位升迁,以及月薪的翻倍。但在这个大家认定的逻辑关系中,并没有我们那么简单和直线条。


  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更多的人,在某一岗位上默默坚守几十年,却没有得到任何晋升的机会(比如门卫、比如清洁工)。因此,单纯的勤奋与努力,并不能换来进步和成功,而真正有用的只有那些“有效努力”,“有效努力”往往令人专注,能够提升人的核心能力,且让人拥有快乐感和成就感。否则,就是陷入了“伪勤奋”的自我陶醉之中而不自知。


  2.逃避外界的责备。


  面对老师的殷切希望,父母的关怀备至,同学的不断上进,考研人堆成山的习题册和书本,很多人总是不理想,此时自己如果再不努力一点,不勤奋一些,那最终会碌碌无为。这是很多考研人都接受不了的一种状态,毕竟,谁都愿意自己是积极向上的好学生、好孩子。这种逃避外界责备的心理,也是导致考研人产生“伪勤奋”的主要原因。于是,考研人开始努力,装假奋起直追,熬夜背书,埋头刷题,向勤奋看齐。起码动作和态度看起来很努力!比如习题得积累出一定的数量,这样和别人说起来,才能表明自己尽力而力了,这样老师和家长也不会责备了。由于只是想给外界做做样子而已,自己并不是真的为了梦想或目标在学习,无非是为了学习而学习,表面上看起来再多努力,都是在用勤奋包装自己,只为逃避外界的责备,所以,基本上也不会产生任何好的学习效果。


  3.安抚内在的恐惧情绪。


  从深刻剖析心理的角度上来看,由于孩子们的心态不够成熟,面对这样的人生大考,很容易陷入紧张、焦虑和恐惧感之中。于是,为了安抚内在的这种焦虑和恐惧情绪,有些就会做出“伪勤奋”的姿态来。比如早上五点就起床,12点后才睡觉,吃饭靠吞,去食堂一路小跑,吃饭时也拿着书本在翻看……简直勤奋到人神共愤。实际情况却很糟糕:白天打瞌睡,课间强撑疲倦听讲,考试成绩依然举步维艰。


  三、3招,破解“伪勤奋”。


  企业家雷军曾经说过一句话:“战术上的勤奋,不能掩盖战略上的懒惰。”


  想要做好一件事,一定要更正思想、找准目标、挖掘兴趣。比如考研的同学们想要在考研中取得好成绩,只是一味埋头苦学就是“战略上的懒惰”。正确的方法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学习思路,及时调整现有的学习方法,利用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增加学习的乐趣,唯有如此,学习效率才能得到有效提升。


  1.及时改变学习思路,找对学习方法。


  考研人需要在思想上真的想进步,而不是浑浑噩噩的随大流,看到周围的同学都“刷刷刷”写题,自己也“刷刷刷”写,效果怎么样不管不顾,只是想自己看起来不那么“另类”,这样的想法需要及时更正,最好能够写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,用来激励自己。同时,最好能把自己的兴趣点与学习点结合起来,这样才能在学习时获得快乐和成就感。另外,比努力更重要的是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,每个人的学习方式都各不相同,有时候,即便是学霸的学习方法,也未必适合每一位同学。因此,必须要多实践,多运用,找对适合自己的新学习方法,搞清楚各科目之间的知识框架,明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、重难点等!把那些分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,为自己高考所用。平时还可以通过多看、总结、分析错题本,深度剖析每一道题的失分点,找到自己的易错点、失分点!


  2.及时调整心理状态,找到内心平衡。


  对于即将考研的学生来说,及时调整考前的心理状态,保持内心的平衡也很重要。一方面,同学们要从心理层面上认识到“学习时间长≠努力、努力≠进步”,要明白——学习,是为了能够在有效的时间里,掌握更多的知识点,所以关键是学习的效率,而非学习时间的长与短。因此要保证“质”与“量”并重。备战,虽然多采用题海战术,只是不要盲目刷题,有目的地刷题,补缺补漏即可实现正确有效地刷题。另一方面,在备考中,与其用“伪勤奋”来逃避外界的责备,安抚内在的恐惧与焦虑,还不如利用有限的时间,彻查哪些地方学得扎实,哪里是薄弱环节,然后将好的继续保持,差的一步步加强,采用各个击破的方式来学习,且维持内心稳定而平衡的状态。唯有如此,才能够真正远离“伪勤奋”。


  3.提高学习专注力


  如图所示,光凭埋头努力是没用的,“努力+专注=巅峰。”有时候,虽然我们很着急,希望自己能一下子就把所有麻烦都解决掉,但现实总是让我们警醒:所有的问题都必须一个一个完成。贪多求快,往往会一事无成,反而白白浪费了大好的时光。因此,在备考中,同学们要排除一切干扰,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学习上,努力加上专注,才是真勤奋。